NTHU 發現罕見噬星黑洞 登上 NASA
(SeaPRwire) – 台灣新竹,2025年10月7日 — 國立清華大學 (NTHU) 天文研究所的孔祥順教授領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將NGC 6099 HLX-1確定為中等質量黑洞的有力候選者,這是黑洞家族中一個重要的「缺失環節」。 該團隊首次注意到這個天體時,它突然爆發——這是一個罕見現象,與潮汐瓦解事件一致。 稀有中等質量黑洞 中等質量黑洞是稀有的宇宙天體,其質量介於太陽數百至數萬倍之間。 與它們的巨大親戚——超大質量黑洞不同,超大質量黑洞在吞噬周圍的氣體和恆星時會爆發——這些難以捉摸的黑洞通常不可見,僅在發生此類潮汐瓦解事件時才會顯現。 支持該研究的關鍵證據 一個被指定為中等質量黑洞的有力候選者NGC 6099 HLX-1於2012年爆發,釋放出被加熱至約攝氏300萬度的X射線,這與潮汐瓦解事件一致。 高解析度哈伯太空望遠鏡影像揭示了黑洞周圍存在一個緻密星團,提供了一個潛在的燃料庫。HLX-1是在X射線觀測中被發現的,同時也發現了一個點狀光學對應物。 從模擬和觀測的證據來看,相對藍色輻射可能來自吸積物質中的X射線再處理。紅色輻射可能來自周圍恆星族群。 透過多波長觀測,該團隊進行了一項全面性調查,以描繪黑洞的環境,並將NGC 6099 HLX-1確定為中等質量黑洞的候選者。 意外的發現 「這項發現確實出乎意料。這個X射線源已為人所知多年,但其獨特特性卻一直被忽視。」孔教授說。 HLX-1最初於2009年由錢德拉X射線天文台在距離地球約4.5億光年的橢圓星系NGC 6099的光暈中被探測到。2012年,該天體亮度突然增加了百倍,引起了團隊的注意,並促使進一步的觀測,最終確認其為中等質量黑洞的有力候選者。 第一作者張藝棋補充說:「超大質量黑洞常被觀測為明亮的星系中心,它們吞噬周圍的氣體和物質,而中等質量黑洞沒有足夠的物質來產生強大的輻射。」 她強調,極其明亮的X射線源非常罕見,可以在識別這些難以捉摸的黑洞方面發揮關鍵作用。這些對於揭示恆星質量黑洞和超大質量黑洞之間的「缺失環節」至關重要。 展望未來 這些發現標誌著黑洞研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該團隊將繼續使用X射線和光學/紫外望遠鏡監測HLX-1,尋找新候選者的可能性,以擴大難以捉摸的中等質量黑洞家族。 智利即將啟用的Vera C. Rubin天文台將透過其全天巡天,追蹤光學瞬變事件(例如潮汐瓦解事件)的亮度變化,從而實現探測。 未來的X射線觀測將揭示HLX-1如何消耗氣體,而光學和紫外觀測將有助於繪製其周圍恆星和環境的地圖。 國際合作 這項研究由國立清華大學 (NTHU) 孔祥順教授領導,並與來自義大利國家天文物理研究所 (義大利)、斯威本科技大學 (澳洲)、巴黎城市大學 (法國) 以及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 (美國) 的團隊合作。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並登上NASA官方網站。 欲了解NASA關於此發現的影片資源,請造訪 聯絡人:陳怡葉 國立清華大學 (886)3-5162006 yiyeh@mx.nthu.edu.tw 國立清華大學 (NTHU) 天文研究所的孔祥順教授和博士生張藝棋發表了與中等質量黑洞候選者相關的證據。他們的研究成果發表於《天文物理學期刊》並登上NASA官方網站。(圖片:國立清華大學)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